佛誕金剛經法會

2006年5月6日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

 

背景的聲音為當日信眾齊聲念誦 金剛經

 
 
金剛般若波羅密經

通俗意譯

法會因由分第一

 

如是我聞,一時佛在舍衛,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,千二百五
十人俱。爾時世尊,食時,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,於其城中,
次第乞已,還至本處,飯食訖,收衣缽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

 

善現啟請分第二

 

時長老須菩提,在大眾中即從座起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合掌恭敬
,而白佛言:「希有世尊!如來善護念諸菩薩,善付囑諸菩薩,世尊
,善男子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應住,云何降伏其
心?」佛言:「善哉,善哉,須菩提。如汝所說:如來善護念諸菩薩
,善付囑諸菩薩。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善男子,善女人,發阿耨多
羅三藐三菩提心,應如是住,應如是降伏其心。」「唯然,世尊,願樂欲聞。」

 

大乘正宗分第三

 

佛告須菩提:「諸菩薩摩訶薩,應如是降伏其心。所有一切眾生之類
,若卵生、若胎生、若濕生、若化生、若有色、若無色、若有想、若
無想、若非有想、若非無想,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。如是滅度
,無量無數無邊眾生,實無眾生得滅度者。何以故?須菩提,若菩薩
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,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」

 

妙行無住分第四

 

「復次須菩提,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。所謂不住色布施,
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。須菩提,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何以故
?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須菩提,於意云何?東方虛
空,可思量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須菩提,南西北方,四維上下
虛空,可思量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須菩提,菩薩無住相布施,
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。須菩提,菩薩但應如所教住。」

 

如理實見分第五

 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,可以身相見如來不?」「不也,世尊,不可以
身相見如來。何以故?如來所說身相,即非身相。」佛告須菩提:
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」

 

 

正信希有分第六

 

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頗有眾生,得聞如是言說章句,生實信不。
」佛告須菩提:「莫作是說,如來滅後,後五百歲,有持戒修福者,
於此章句,能生信心,以此為實。當知是人,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
而種善根,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,聞是章句,乃至一念生淨信
者,須菩提,如來悉知悉見,是諸眾生,得如是無量福德。何以故?
是諸眾生無復我相,人相,眾生相,壽者相,無法相,亦無非法相,
何以故?是諸眾生,若心取相,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。若取法相,即
著我人眾生壽者。何以故?若取非法相,即著我人眾生壽者。是故不
應取法,不應取非法,以是義故,如來常說,汝等比丘,知我說法,
如筏喻者,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。」

 

無得無說分第七

 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?如來有所說法
耶?」須菩提言:「如我解佛所說義,無有定法,名阿耨多羅三藐三
菩提。亦無有定法,如來可說。」「何以故,如來所說法,皆不可取
,不可說,非法,非非法,所以者何?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,而有差別。」

 

依法出生分第八

 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,以用布施,是人所
得福德,寧為多不?」須菩提言:「甚多,世尊。何以故?是福德,
即非福德性,是故如來說福德多。」「若復有人,於此經中,受持乃
至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其福勝彼。何以故?須菩提,一切諸佛,及
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皆從此經出。須菩提,所謂佛法,即非佛法。」

 

 

一相無相分第九

 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須陀洹能作是念,我得須陀洹果不?」須菩提
言: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何以故?須陀洹名為入流,而無所入,不入
色聲香味觸法,是名須陀洹。須菩提,於意云何?斯陀含能作是念,
我得斯陀含果不?」須菩提言: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何以故?斯陀含
名一往來,而實無往來,是名斯陀含。須菩提,於意云何?阿那含能
作是念,我得阿那含果不?」須菩提言: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何以故
?阿那含名為不來,而實無不來,是名阿那含。須菩提,於意云何?
阿羅漢能作是念,我得阿羅漢道不?」須菩提言:「不也,世尊。何
以故?實無有法名阿羅漢。世尊,若阿羅漢作是念,我得阿羅漢道,
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。世尊,佛說我得無諍三昧,人中最為第一,是
第一離欲阿羅漢。世尊,我不作是念,我是離欲阿羅漢。世尊,我若
作是念,我得阿羅漢道,世尊即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,以須菩
提實無所行,而名須菩提,是樂阿蘭那行。

 

莊嚴淨土第十

 

佛告須菩提:「於意云何?如來昔在然燈佛所,於法有所得不?」
不也,世尊。如來在然燈佛所,於法實無所得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
何?菩薩莊嚴佛土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何以故?莊嚴佛土者,
即非莊嚴,是名莊嚴。是故須菩提,諸菩薩摩訶薩,應如是生清淨心
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須
菩提,譬如有人,身如須彌山王,於意云何?是身為大不?」須菩提
言:「甚大,世尊。」「何以故?佛說非身,是名大身。」

 

無為福勝分第十一

 

「須菩提,如恆河中所有沙數,如是沙等恆河,於意云何?是諸恆河
沙,寧為多不?」須菩提言:「甚多,世尊。」「但諸恆河,尚多無
數,何況其沙。須菩提,我今實言告汝,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以七
寶滿爾所恆河沙數,三千大千世界,以用布施,得福多不?」須菩提
言:「甚多,世尊。」佛告須菩提:「若善男子,善女人,於此經中
,乃至受持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而此福德,勝前福德。」

 

尊重正教分第十二

 

「復次,須菩提,隨說是經,乃至受持四句偈等,當知此處,一切世
間天人阿修羅,皆應供養,如佛塔廟,何況有人,盡能受持讀誦。須
菩提,當知是人,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,若是經典所在之處,即為
有佛,若尊重弟子。」

 

如法受持分第十三

 

爾時,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當何名此經,我等云何奉持?」佛告
須菩提:「是經名為『金剛般若波羅密』,以是名字,汝當奉持。所
以者何?須菩提,佛說般若波羅密,即非般若波羅密,是名般若波羅
密。須菩提,於意云何,如來有所說法不?」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
,如來無所說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,三千大千世界,所有微塵,
是為多不?」須菩提言:「甚多,世尊。」「須菩提,諸微塵,如來
說非微塵,是名微塵。如來說世界,非世界,是名世界。」「須菩提
,於意云何,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不可以
三十二相見如來,何以故?如來說三十二相,即是非相,是名三十二
相。須菩提,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,若復有人
,於此經中,乃至受持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其福甚多。」

 

離相寂滅分第十四

 

爾時,須菩提聞說是經,深解義趣,涕淚悲泣,而白佛言:「希有世
尊,佛說如是甚深經典,我從昔來,所得慧眼,未曾得聞如是之經。
世尊,若復有人,得聞是經,信心清淨,即生實相,當知是人,成就
第一希有功德。世尊,是實相者,即是非相,是故如來說名實相。世
尊,我今聞如是經典,信解受持,不足為難,若當來世,後五百歲,
其有眾生,得聞是經,信解受持,是人則為第一希有。何以故?此人
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。所以者何?我相即是非相,
人相,眾生相,壽者相,即是非相。何以故?離一切諸相,即名諸佛
。」佛告須菩提:「如是如是,若復有人,得聞是經,不驚、不怖、
不畏,當知是人,甚為希有。何以故?須菩提,如來說第一波羅密,
即非第一波羅密,是名第一波羅密。須菩提,忍辱波羅密,如來說非
忍辱波羅密,是名忍辱波羅密。何以故?須菩提,如來昔為歌利王,
割截身體,我於爾時,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。何以
故?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,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,應生嗔恨。
須菩提,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,於爾所世,無我相,無人相
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。是故須菩提,菩薩應離一切相,發阿耨多羅
三藐三菩提心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生無所住
心,若心有住,即為非住,是故佛說菩薩心,不應住色布施。須菩提
,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,應如是布施。如來說一切諸相,即是非相
。又說一切眾生,即非眾生。須菩提,如來是真語者,實語者,如語
者,不誑語者,不異語者。須菩提,如來所得法,此法無實無虛。須
菩提,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,如人入暗,即無所見。若菩薩心不
住於法而行布施,如人有目,日光明照,見種種色。須菩提,當來之
世,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能於此經,受持讀誦,即為如來,以佛智
慧,悉知是人,悉見是人,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。」

 

持經功德分第十五

 

「須菩提,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,中日分
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,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,如是無量百千萬
億劫,以身布施,若復有人,聞此經典,信心不逆。其福勝彼,何況
書寫受持讀誦,為人解說。須菩提,以要言之:是經有不可思議,不
可稱量,無邊功德。如來為發大乘者說,為發最上乘者說。若有人能
受持讀誦,廣為人說,如來悉知是人,悉見是人,皆得成就不可量,
不可稱,無有邊,不可思議功德,如是人等,即為荷擔如來,阿耨多
羅三藐三菩提。何以故?須菩提,若樂小法者,著我見,人見,眾生
見,壽者見,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,為人解說。須菩提,在在處處
,若有此經,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,所應供養,當知此處,即為是塔
,皆應恭敬,作禮圍遶,以諸華香而散其處。」

 

能淨業障分第十六

 

「復次,須菩提,若善男子,善女人,受持讀誦此經,若為人輕賤,
是人先世罪業,應墮惡道,以今世人輕賤故,先世罪業,即為消滅,
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,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,於然燈
佛前,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,悉皆供養承事,無空過者。若
復有人,於後末世,能受持讀誦此經,所得功德,於我所供養諸佛功
德,百分不及一,百千萬億分,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須菩提,若
善男子,善女人,於後末世,有受持讀誦此經,所得功德,我若具說
者,或有人聞,心即狂亂,狐疑不信,須菩提,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
,果報亦不可思議。」

 

究竟無我分第十七

 

爾時,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善男子,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
菩提心,云何應住,云何降伏其心?」佛告須菩提:「善男子,善女
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當生如是心,我當滅度一切眾生,
滅度一切眾生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。何以故?須菩提,若菩薩
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,所以者何?須菩提,實
無有法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。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於然
燈佛所,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如我解佛
所說義,佛於然燈佛所,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佛言:「
如是如是,須菩提,實無有法,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
,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,汝於
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以實無有法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
,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,作是言,汝於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
。何以故?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。若有人言,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
菩提,須菩提,實無有法,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,如來
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於是中無實無虛。是故如來說一切法,皆
是佛法。須菩提,所言一切法者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。須菩
提,譬如人身長大。」須菩提言:「世尊,如來說人身長大,即為非
大身,是名大身。」「須菩提,菩薩亦如是,若作是言,我當滅度無
量眾生,即不名菩薩。何以故?須菩提,實無有法,名為菩薩。是故
佛說一切法,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。須菩提,若菩薩作是言,我當
莊嚴佛土,是不名菩薩。何以故?如來說莊嚴佛土者,即非莊嚴,是
名莊嚴。須菩提,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,如來說名真是菩薩。」

 

一體同觀分第十八

 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有肉眼不?」「如是,世尊,如來有肉眼
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有天眼不?」「如是,世尊,如來有
天眼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有慧眼不?」「如是,世尊,如
來有慧眼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有法眼不?」「如是,世尊
,如來有法眼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有佛眼不?」「如是,
世尊,如來有佛眼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恆河中所有沙,佛說
是沙不?。」「如是,世尊,如來說是沙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
如一恆河中所有沙,有如是沙等恆河,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,如
是寧為多不?」「甚多,世尊。」佛告須菩提:「爾所國土中,所有
眾生,若干種心,如來悉知。何以故?如來說諸心,皆是非心,是名
為心,所以者何,須菩提,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在心不可得。」

 

法界通化分第十九

 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,以用布施,是人
以是因緣,得福多不?」「如是,世尊,此人以是因緣,得福甚多。
」「須菩提,若福德有實,如來不說得福德多,以福德無故,如來說
得福德多。」

 

離色離相分第二十

 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?」「不也,世尊,如來
不應以具足色身見。何以故?如來說具足色身,即非具足色身,是名
具足色身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?」「不
也,世尊,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。何以故?如來說諸相具足,即非
具足,是名諸相具足。」

 

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

 

「須菩提,汝勿謂如來作是念,我當有所說法,莫作是念。何以故?
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,即為謗佛,不能解我所說故。須菩提,說法者
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。」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頗有眾
生,於未來世,聞說是法,生信心不?」佛言:「須菩提,彼非眾生
,非不眾生。何以故?須菩提,眾生眾生者,如來說非眾生,是名眾生。」

 

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

 

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為無所得耶?」
佛言:「如是如是,須菩提,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乃至無有少
法可得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
 

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

 

「復次,須菩提,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須菩提,所言善法者,如來說即非善法,是名善法。」

 

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

 

「須菩提,若三千大千世界中,所有諸須彌山王,如是等七寶聚,有
人持用布施:若人以此般若波羅密經,乃至四句偈等,受持讀誦,為
他人說,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,百千萬億分,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」

 

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

 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,我當度眾生,須菩提,
莫作是念。何以故?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,若有眾生如來度者,如來
即有我人眾生壽者。須菩提,如來說有我者,則非有我,而凡夫之人
,以為有我。須菩提,凡夫者,如來說即非凡夫,是名凡夫。」

 

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

 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,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?」須菩提言:「如是
如是,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」佛言:「須菩提,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
者,轉輪聖王即是如來。」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如我解佛所說義
,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」爾時世尊而說偈言:

 

  『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』

 

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

 

「須菩提,汝若作是念,如來不以具足相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
。須菩提,莫作是念,如來不以具足相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須菩提,汝若作是念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說諸法斷滅,莫
作是念。何以故?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於法不說斷滅相。

 

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

 

「須菩提,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,持用布施,若復有人,知
一切法無我,得成於忍,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。何以故?須菩
提,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。」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云何菩薩不受
福德?」「須菩提,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,是故說不受福德。」

 

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

 

「須菩提,若有人言,如來若來若去,若坐若臥,是人不解我所說義
。何以故?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故名如來。」

 

一合理相分第三十

 

「須菩提,若善男子,善女人,以三千大千世界,碎為微塵,於意云
何,是微塵眾,寧為多不?」須菩提言:「甚多,世尊。何以故?若
是微塵眾實有者,即非微塵眾,是名微塵眾。世尊,如來所說三千大
千世界,即非世界,是名世界。何以故?若世界實有者,即是一合相
,如來說一合相,即非一合相,是名一合相。」「須菩提,一合相者
,即是不可說,但凡夫之人,貪著其事。」

 

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

 

「須菩提,若人言: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,須菩提,於意云何
?是人解我所說義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。何以
故?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,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,是
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。」「須菩提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
,於一切法,應如是知、如是見、如是信解,不生法相。須菩提,所
言法相者,如來說即非法相,是名法相。」

 

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

 

「須菩提,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,持用布施,若有善男子
,善女人,發菩薩心者,持於此經,乃至四句偈等,受持讀誦,為人
演說,其福勝彼。云何為人演說?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。何以故?

 

  『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』

 

佛說是經已,長老須菩提,及諸比丘,比丘尼,優婆塞,優婆夷,一
切世間天人阿修羅,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
 






金剛般若波羅密經(通俗意譯)
 
 

法會因由分第一

如是我聞,一時佛在舍衛國,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,千二百五
十人俱。爾時世尊,食時,著衣持缽,入舍衛大城乞食,於其城中,
次第乞已,還至本處,飯食訖,收衣缽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




這是我親身所聞的事。有一次,佛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,與眾大比丘一起,總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。到一天中午的時候,世尊總會整理一下身上的糞掃衣,準備入舍衛大城托缽乞食。通常世尊都會逐家逐戶乞食,跟著返回祇樹給孤獨園用膳。食飯之後,佛便會把衣缽收好,洗乾淨雙腳,鋪好座位安坐下來。 
 
 

回到頁頂

善現啟請分第二

時長老須菩提,在大眾中即從座起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合掌恭敬
,而白佛言:「希有世尊!如來善護念諸菩薩,善付囑諸菩薩,世尊
,善男子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應住,云何降伏其
心?」佛言:「善哉,善哉,須菩提。如汝所說:如來善護念諸菩薩
,善付囑諸菩薩。汝今諦聽,當為汝說。善男子,善女人,發阿耨多
羅三藐三菩提心,應如是住,應如是降伏其心。」「唯然,世尊,願樂欲聞。」





這時,長老須菩提,在座位站起來,排眾而出,偏袒右邊肩膊,右膝著地半跪著,雙手合什,恭敬地向佛提出問題:.「世尊真是世間難求呀!如來一向都善加護念和付囑各位菩薩。世尊,若果有善良的人(男人或者女人),發心求無上解脫之道,問及應該如何修行,和如何降伏妄想心,我們當何回答?」

佛說:「好呀!好呀!須菩提,正如你所講那樣,如來一向都都善加護念和付囑各位菩薩,你現在要仔細聽著,我也必為你解說。若有善良的人,發心求無上解脫之道,應當如實修行,如實降伏妄心。」

須菩提說:「是!世尊,我們恭領教誨。」
 
 

回到頁頂

大乘正宗分第三

佛告須菩提:「諸菩薩摩訶薩,應如是降伏其心。所有一切眾生之類
,若卵生、若胎生、若濕生、若化生、若有色、若無色、若有想、若
無想、若非有想、若非無想,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。如是滅度
,無量無數無邊眾生,實無眾生得滅度者。何以故?須菩提,若菩薩
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,壽者相,即非菩薩。」



佛繼續說:「各位以大菩薩為榜樣,應該如實降伏妄想心:譬如所有一切眾生之類,若卵生、若胎生、若濕生(菁苔之類)、若化生(結蛹成蟲之類)、若有色(看得見的動植物)、若無色(看不得見的微生物)、若有想(有腦袋會思維的生命)、若無想(沒有腦袋,靠條件反射的生命)、若非有想、若非無想(雖有腦袋,但也靠條件反射的生命),我皆令其得無上解脫,使之煩惱熄滅。當數之不盡的眾生得享無上解脫,各位大菩薩也就此作罷。何解?因為大菩薩如實助眾生熄滅煩惱,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,亦不是做給人家看,或給眾人讚訟,更不是想留芳百世;否則,各位大菩薩便不算是降伏妄想心了。」 
 
 

回到頁頂

妙行無住分第四

「復次須菩提,菩薩於法,應無所住,行於布施。所謂不住色布施,
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。須菩提,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何以故
?若菩薩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須菩提,於意云何?東方虛
空,可思量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須菩提,南西北方,四維上下
虛空,可思量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須菩提,菩薩無住相布施,
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。須菩提,菩薩但應如所教住。」




「進一步來講,須菩提,菩薩依正法行布施的時候,並不是為了任何利益,所以內心做到毫無揀擇和保留。菩薩布施,對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等不揀擇、不保留。須菩提,菩薩應該如此布施,要毫不揀擇和保留。為什麼應該如此呢?因為菩薩行佈施,沒有考慮自己的利益,能夠不揀擇、不保留,佈施做到恰如其份,他的福德便無可限量,甚至是難以想像的。
 
佛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譬如東方虛空,你可以想像一下,應如何劃界量度呢?」須菩提答:「不能的,世尊。」

佛再問:「須菩提,南西北方,四維上下虛空,你可以想像一下,應如何劃界量度呢?」須菩提答:「不能的,世尊。」

佛說:「須菩提,菩薩行布施,沒有受制於自己的利益,能夠不揀擇、不保留,事情每每做到恰如其份,令受益者不計其數,其所得之福德便將會如虛空一樣伸延至無窮無盡,無可限量!須菩提,菩薩修行,就是要有這個心(無住心)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 


如理實見分第五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,可以身相見如來不?」「不也,世尊,不可以
身相見如來。何以故?如來所說身相,即非身相。」佛告須菩提:
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」

 

佛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我們可以佛的肉身來了解如來的本質嗎?」須菩提答:「不可以的,世尊。不可以佛的肉身來了解如來的本質。為何我會如此說呢?因為佛的肉身,終會緣盡壞滅的。」

佛於是告訴須菩提:「凡夫所見所感的利益,皆是虛妄,若了解世間法終會緣盡壞滅,便是了解如來的本質了。」
 
 

回到頁頂

正信希有分第六

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頗有眾生,得聞如是言說章句,生實信不。
」佛告須菩提:「莫作是說,如來滅後,後五百歲,有持戒修福者,
於此章句,能生信心,以此為實。當知是人,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
而種善根,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,聞是章句,乃至一念生淨信
者,須菩提,如來悉知悉見,是諸眾生,得如是無量福德。何以故?
是諸眾生無復我相,人相,眾生相,壽者相,無法相,亦無非法相,
何以故?是諸眾生,若心取相,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。若取法相,即
著我人眾生壽者。何以故?若取非法相,即著我人眾生壽者。是故不
應取法,不應取非法,以是義故,如來常說,汝等比丘,知我說法,
如筏喻者,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。」




須菩提問佛:「世尊,有沒有眾生,聽聞這些道理之後,會生起堅實的信心呢?」

佛告訴須菩提:「不用擔心的。如來入滅後五百年,會有持戒修福的人,對於這些道理,生起堅實的信心。我知道這些人,不止於一佛、二佛、三四五佛的佛土種下善根,亦已於無量千萬佛的佛土種下各種善根;所以,一旦聽聞這些道理,是會在一念之間便生起清淨的信心。

須菩提,如來肯定和預見到這些眾生,將會獲得無量福德。為什麼我會如此肯定呢?因為這些眾生願意放下貪著和厭惡,利益大眾,不為個人利益,不是做給人看,也不是搏取眾人的讚訟,亦不求留名千古,不以佛法的名義妄自定下界限,亦不會見利忘法。

這些眾生為何會有如此修為呢?因為他們知道,若果要修無量福,不論是否以佛法名義,心底絕不可有貪著和嫌棄,否則只會淪為凡夫。所以,你們不應以佛法之名妄定囚牢,又不應見利忘法。因此,如來常常說,大家作為比丘,了解我所說之解脫法門,就好像舟筏渡河一樣,解脫之時連佛法的名號和功德也不作保留,更何況是凡夫所追求的利益哩!」 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無得無說分第七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?如來有所說法
耶?」須菩提言:「如我解佛所說義,無有定法,名阿耨多羅三藐三
菩提。亦無有定法,如來可說。」「何以故,如來所說法,皆不可取
,不可說,非法,非非法,所以者何?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,而有差別。」





佛問:「須菩提,你認為如何?如來證得無上解脫之道嗎?如來有說過成佛的方法嗎?」
 
須菩提答:「正如我了解佛剛才所說的義理,無上解脫之道,不會以名稱來指定;亦不是單由如來所說的道理來指定。」

須菩提繼續說:「這個是何道理呢?因為如來所說的解脫之道,皆不可被定性,也不可單憑口說言傳;既不以佛法的名義妄自劃界,亦不會見利忘法。這怎麼說好呢?其實一切賢聖,皆以對渡河棄筏這個道理(無為法)的掌握程度,而顯出修為上的差別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依法出生分第八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,以用布施,是人所
得福德,寧為多不?」須菩提言:「甚多,世尊。何以故?是福德,
即非福德性,是故如來說福德多。」「若復有人,於此經中,受持乃
至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其福勝彼。何以故?須菩提,一切諸佛,及
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皆從此經出。須菩提,所謂佛法,即非佛法。」





佛問:「須菩提,你認為如何?若果有人以七種寶物裝滿了三千大千世界,那麼多的寶物,全用來佈施,這人所得的福德,算得上多嗎?」 

須菩提答:「多呀!世尊。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?因為我知道所謂福德,並無定性,終非永恆。不過由於福德還在,如來會如實說這人得很多的福德。」 

佛於是說:「若果有人,在這經之中,找到四句偈,覺得可以接受並依此修行,或者為他人解說,這個人的福德,便勝過剛才以七寶佈施的人。何解呢?須菩提,因為一切諸佛,及諸佛的無上解脫之道,皆以這經所演的道理作為起點。須菩提,如果為佛法劃定界限,便不是無上解脫之道了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一相無相分第九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須陀洹能作是念,我得須陀洹果不?」須菩提
言: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何以故?須陀洹名為入流,而無所入,不入
色聲香味觸法,是名須陀洹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斯陀含能作是念,
我得斯陀含果不?」須菩提言: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何以故?斯陀含
名一往來,而實無往來,是名斯陀含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阿那含能
作是念,我得阿那含果不?」須菩提言: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何以故
?阿那含名為不來,而實無不來,是名阿那含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
阿羅漢能作是念,我得阿羅漢道不?」須菩提言:「不也,世尊。何
以故?實無有法名阿羅漢。世尊,若阿羅漢作是念,我得阿羅漢道,
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。世尊,佛說我得無諍三昧,人中最為第一,是
第一離欲阿羅漢。世尊,我不作是念,我是離欲阿羅漢。世尊,我若
作是念,我得阿羅漢道,世尊即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,以須菩
提實無所行,而名須菩提,是樂阿蘭那行。」





佛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初果聖者(須陀洹)會為自己冠上須陀洹的美譽嗎?」須菩提答:「不會呀!世尊。何解呢?因為初果聖者的境界叫做「入流」;對凡夫利益,六塵一概不受,不入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所以才被稱為初入聖者之流的須陀洹。」

佛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二果聖者(斯陀含) 會為自己冠上斯陀含的美譽嗎?」須菩提答:「不會呀!世尊。何解呢?因為二果聖者的境界叫「一往來」;由於聖者要捨得二果禪定的喜悅,準備進陞三果,才可以稱得上二果斯陀含圓滿的。」

佛再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三果聖者(阿那含)會為自己冠上阿那含的美譽嗎?」須菩提答:「不會呀!世尊。何解呢?因為三果聖者的境界叫「不來」;由於聖者要捨得三果妙不可言的禪樂,準備進陞四果,才能稱為三果阿那含圓滿。」

佛繼續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四果聖者(阿羅漢)會為自己冠上阿羅漢的美譽嗎?」須菩提言:「不會呀!世尊。何解呢?因為四果聖者的境界叫「無生」,了解萬法皆緣起,阿羅漢的名稱、境界、修為當下即止。世尊,若果阿羅漢以為自己證得阿羅漢道,那還是凡夫求名的心態呀。世尊,你曾經讚許過我的無諍定力(三昧),於大眾中排行第一,是為第一離欲阿羅漢。世尊,其實我不會自持為離欲阿羅漢的。世尊,我若果抓著阿羅漢當作自己的功績,你便不會說我是真正樂得清靜(阿蘭那)的行者了。事實上,由於我沒有凡夫求名的心態,所以才會真正樂得清靜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莊嚴淨土第十

佛告須菩提:「於意云何?如來昔在然燈佛所,於法有所得不?」
「不也,世尊。如來在然燈佛所,於法實無所得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
何?菩薩莊嚴佛土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何以故?莊嚴佛土者,
即非莊嚴,是名莊嚴。是故須菩提,諸菩薩摩訶薩,應如是生清淨心
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。須
菩提,譬如有人,身如須彌山王,於意云何?是身為大不?」須菩提
言:「甚大,世尊。」「何以故?佛說非身,是名大身。」

 

佛問須菩提:「你認為如來以前在燃燈佛的佛土,有取得修行的成就嗎?」
須菩提答:「沒有的,世尊。如來在燃燈佛的佛土,確實沒有認為自己取得修行的成就。」

佛再問:「須菩提,你認為菩薩會莊嚴佛土嗎?」須菩提答:「不會的,世尊。」
佛繼續解釋:「何以菩薩不會莊嚴佛土呢?凡夫所謂莊嚴佛土,只得在表面上著手,莊嚴一時,緣盡即散。所以,須菩提,各位大菩薩,都以清淨心莊嚴佛土,而不用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的。對世間法無所貪著和嫌惡,便自然生出清淨心。

須菩提,譬如有一個人,身體大如喜馬拉雅山(須彌山王)一樣,一望無際,你認為他的身體算得上是龐大嗎?」須菩提答:「真是很龐大的身體呀!世尊。(卻未算是大丈夫)何解呢?因為佛曾說過,只有突破凡夫生命觀的人,才是大丈夫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無為福勝分第十一

「須菩提,如恆河中所有沙數,如是沙等恆河,於意云何?是諸恆河
沙,寧為多不?」須菩提言:「甚多,世尊。」「但諸恆河,尚多無
數,何況其沙。須菩提,我今實言告汝,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以七
寶滿爾所恆河沙數,三千大千世界,以用布施,得福多不?」須菩提
言:「甚多,世尊。」佛告須菩提:「若善男子,善女人,於此經中
,乃至受持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而此福德,勝前福德。」





佛問:「須菩提,如果有恆河沙數的恆河,所有沙粒的總和,是否算得上多呢?」須菩提答:「甚多,世尊。」

佛說:「只單計恆河沙數的恆河,已是無數無量,何況還要計算其中沙粒的數目?須菩提,我現在問你,若果有善良的人(男子或女人),以七種寶物填滿以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,行布施道,得福多嗎?」須菩提答:「非常多呀!世尊。」佛於是告訴須菩提:「若果有善良的人(男子或女人),能接受和實行這兒所演述的道理,甚至只是四句偈,為他人解說,所得之福德,便勝過前面佈施無量七寶的人所得的福德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尊重正教分第十二

「復次,須菩提,隨說是經,乃至受持四句偈等,當知此處,一切世
間天人阿修羅,皆應供養,如佛塔廟,何況有人,盡能受持讀誦。須
菩提,當知是人,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,若是經典所在之處,即為
有佛,若尊重弟子。」




佛繼續說:「再者,須菩提,若有人能隨緣為大眾解說這些道理,乃至只是接受和實行其中的四句偈語,當知一切世間的眾生、天人、阿修羅,皆應供養此一行者,如供養佛塔一樣。須菩提,如果有人,能完全受持讀誦佛說的這些道理,當知此人,將成就最上、第一、希有之功德。就算只是經典所在之處,便等同有佛常住一樣,應受佛弟子的尊重。」 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如法受持分第十三

爾時,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當何名此經,我等云何奉持?」佛告
須菩提:「是經名為『金剛般若波羅密』,以是名字,汝當奉持。所
以者何?須菩提,佛說般若波羅密,即非般若波羅密,是名般若波羅
密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,如來有所說法不?」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
,如來無所說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,三千大千世界,所有微塵,
是為多不?」須菩提言:「甚多,世尊。」「須菩提,諸微塵,如來
說非微塵,是名微塵。如來說世界,非世界,是名世界。」「須菩提
,於意云何,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」「不可以
三十二相見如來,何以故?如來說三十二相,即是非相,是名三十二
相。須菩提,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,若復有人
,於此經中,乃至受持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其福甚多。」
 

 

這時候,須菩提問佛:「世尊,應該如何總括剛才所演述的道理呢?我們應如何實行這些道理呢?」佛告訴須菩提:「今次演述的道理應以---『金剛般若波羅密』為記;亦應以實行這七個字的精神為綱領。為什麼叫『金剛般若波羅密』呢?須菩提,佛教大眾依智慧來開悟愚昧,愚昧終止,智慧亦得終止,般若波羅密才會圓滿。

佛問須菩提:「你認為怎樣?如來是否有說法呢?」須菩提答佛:「世尊,如來沒有說法。」佛再問:「須菩提,你認為怎樣?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塵,是否多呢?」須菩提答:「非常多呀!世尊。」佛繼續問:「須菩提,這些叫微塵的東西,如來不說它們永遠都是微塵。如來說,這個叫世界的東西,是不會永遠存在的。」

佛問:「須菩提,你認為怎樣?可以三十二種尊貴福相來了解如來的性質嗎?」須菩提答:「不可以的,世尊。不可以三十二種尊貴福相來了解如來的性質。為什麼不可以呢?因為如來所提及那三十二種尊貴福相,如來也不說它們直到永遠。」

佛繼續說:「須菩提,若果有善良的人(男子或女人),以恆河沙數的身命布施,不及另一個人,在這些道理之中,乃至只是接受和實行四句偈,為他人解說。他會得到很多很多的福德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離相寂滅分第十四

爾時,須菩提聞說是經,深解義趣,涕淚悲泣,而白佛言:「希有世
尊,佛說如是甚深經典,我從昔來,所得慧眼,未曾得聞如是之經。
世尊,若復有人,得聞是經,信心清淨,即生實相,當知是人,成就
第一希有功德。世尊,是實相者,即是非相,是故如來說名實相。世
尊,我今聞如是經典,信解受持,不足為難,若當來世,後五百歲,
其有眾生,得聞是經,信解受持,是人則為第一希有。何以故?此人
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。所以者何?我相即是非相,
人相,眾生相,壽者相,即是非相。何以故?離一切諸相,即名諸佛
。」佛告須菩提:「如是如是,若復有人,得聞是經,不驚、不怖、
不畏,當知是人,甚為希有。何以故?須菩提,如來說第一波羅密,
即非第一波羅密,是名第一波羅密。須菩提,忍辱波羅密,如來說非
忍辱波羅密,是名忍辱波羅密。何以故?須菩提,如來昔為歌利王,
割截身體,我於爾時,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。何以
故?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,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,應生嗔恨。
須菩提,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,於爾所世,無我相,無人相
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。是故須菩提,菩薩應離一切相,發阿耨多羅
三藐三菩提心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,應生無所住
心,若心有住,即為非住,是故佛說菩薩心,不應住色布施。須菩提
,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,應如是布施。如來說一切諸相,即是非相
。又說一切眾生,即非眾生。須菩提,如來是真語者,實語者,如語
者,不誑語者,不異語者。須菩提,如來所得法,此法無實無虛。須
菩提,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,如人入暗,即無所見。若菩薩心不
住於法而行布施,如人有目,日光明照,見種種色。須菩提,當來之
世,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能於此經,受持讀誦,即為如來,以佛智
慧,悉知是人,悉見是人,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。」

 

這個時候,須菩提得聞這些道理,深深了解到這些義理的重要性,心情激動,涕淚悲泣,對佛說:「世尊真是世間希有!佛說這些深奧的道理,由我開啟智慧之眼以來,都未曾聽聞過。世尊,若果有人,聽聞到這些道理,信心清淨,如實解脫世間眾生相,當知這個人,成就第一希有的功德。

世尊,如來的意思是,要了解世間種種利益的脆弱性,才能如實解脫世間眾生相。世尊,我如今聽聞這些道理,相信、了解、接受,和實行,都不足為難。若果來世,譬如五百年後,那時的眾生,得聞這些道理,也一樣相信、了解、接受,和實行,這個人則為第一希有。為什麼呢?因為這個人的所作所為,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,不是做給人看的,亦不是想給大眾讚訟,更不求留芳百世。這人為什麼可以做得到呢?因為他了解到無論是個人的利益,他人的羨慕,抑或是大眾的讚訟,甚至是留名千古,全部都不是真實的東西。這個人為何接受這種想法呢?因為他了解到能夠把一切種種名利心隔離,便是覺者了。」

佛告訴須菩提:「正是如此。若果有人,聽聞這些道理,不驚、不怖、不畏,當知這個人,非常希有。為什麼是希有呢?須菩提,雖然如來說這是第一解脫法門(波羅密),但是修行的功德也不可以不棄的!須菩提,如來說過忍辱解脫法門,要捨得忍辱長養的功德,才是忍辱解脫圓滿。

如何才是圓滿實行忍辱解脫法門呢?須菩提,如來以前曾被歌利王割截身體;那時候,我佈施自己的身體,不是為了長養自己忍辱的功德,不是表演給其他人看的,又不是搏取大眾的讚訟,更加不是想籍此留名千古。怎樣知道我能捨棄世間法種種利益呢?那時,我被節節支解,若不能捨棄世間法種種利益,是應該會心生嗔恨的。

須菩提,且看看五百世之前,我曾經是一個善於修行忍辱的仙人。那個時候,我已經捨得修行忍辱的功德,可以寬容其他人的目光,又不把大眾的侮辱放在心上,更加不怕留個千古罵名。正因如此,須菩提,菩薩心應該遠離一切世間法的利益,發起追求無上解脫的決心;不應追求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。世間法中所有利益應該用來佈施,毫無保留。若果心中還想保留某些利益的話,就應了解到最終都不能夠保留到什麼有意義的東西罷!所以,佛說菩薩心,譬如布施物資時,不應為了世間法的利益而有所保留。須菩提,菩薩佈施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;應當這樣作布施!

如來說法,使大眾了解,一切世間法的利益,緣盡即滅,又說一切眾生,緣盡即亡。須菩提,如來講的是真話,是如假包換的事實;絕不會講誑誖的說話,也不反口覆舌。須菩提,如來修行所證得的道理,指明眼前世間法的種種利益雖然存在,但不是永恆的實在,緣盡即滅。須菩提,若果菩薩心中慳貪種種利益而行布施,猶如一個人進入陰暗之中,眼睛什麼也看不見。若果菩薩行布施,內心對種種利益並無貪求,猶如此人把眼張開,日光明照,見到種種顏色一樣。須菩提,來世的時候,若果有善良的人(男子或女人),能夠接受、實行、讀誦這些道理,如來以佛智慧,確知確見這個人,將會成就無量無邊功德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持經功德分第十五

「須菩提,若有善男子,善女人,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,中日分
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,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,如是無量百千萬
億劫,以身布施,若復有人,聞此經典,信心不逆。其福勝彼,何況
書寫受持讀誦,為人解說。須菩提,以要言之:是經有不可思議,不
可稱量,無邊功德。如來為發大乘者說,為發最上乘者說。若有人能
受持讀誦,廣為人說,如來悉知是人,悉見是人,皆得成就不可量,
不可稱,無有邊,不可思議功德,如是人等,即為荷擔如來,阿耨多
羅三藐三菩提。何以故?須菩提,若樂小法者,著我見,人見,眾生
見,壽者見,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,為人解說。須菩提,在在處處
,若有此經,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,所應供養,當知此處,即為是塔
,皆應恭敬,作禮圍遶,以諸華香而散其處。」

 

佛說;「須菩提,若有善良的人(男子或女人),上午以恆河沙數的身命布施,中午又以恆河沙數的身命布施,下午亦以恆河沙數的身命布施,如是者日日如是,經過無量百千萬億劫(按《經律異相》卷一所說,天地始終謂之一劫),不斷以身命布施的福勝,還不及另一個人,聽聞這經典中的道理,便信心不逆;何況能夠書寫、接受、實行、讀誦,和為人解說?須菩提,簡單來說:這經典的道理蘊含著不可思議,不可稱量,無邊功德。這些道理,是如來為發心修行大乘佛法的行者說的,也為發心追求最上乘佛法的行者說的。若果有人能接受、實行、讀誦,和廣為人解說,如來確知確見這些人,皆得成就不可量,不可稱,無有邊,不可思議功德。這些人,擔當著如來知見的傳承,證得無上解脫的佛法。如來怎會知道呢?須菩提,若果有人,只修行膚淺的佛法,便會執著種種世間法的見解,對於此經的道理,不能聽受讀誦,也不為人解說。須菩提,無論何時何地,若有此經,一切世間、天人、阿修羅,都應該誠心供養;當知此處,和佛塔一樣,大眾皆應恭敬,以各式各樣的花香放在周圍,作禮圍遶,誠心供養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能淨業障分第十六

「復次,須菩提,若善男子,善女人,受持讀誦此經,若為人輕賤,
是人先世罪業,應墮惡道,以今世人輕賤故,先世罪業,即為消滅,
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,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,於然燈
佛前,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,悉皆供養承事,無空過者。若
復有人,於後末世,能受持讀誦此經,所得功德,於我所供養諸佛功
德,百分不及一,百千萬億分,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須菩提,若
善男子,善女人,於後末世,有受持讀誦此經,所得功德,我若具說
者,或有人聞,心即狂亂,狐疑不信,須菩提,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
,果報亦不可思議。」

 

佛繼續說:「再者,須菩提,若善良的人(男子或女人),受持讀誦此經,若果為其他人所輕賤,這個人的先世罪業,譬如死後應該墮落三惡道等,以今世受人輕賤的緣故,先世罪業,即為消滅,更會證得無上解脫的佛法。須菩提,我回憶過去無量阿僧祇劫,曾於燃燈佛跟前,遇過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數量(那由他:一萬億)不同佛土的佛陀,全部誠心供養,無一錯失。不過,若果有一個人,於佛入滅後,正法衰落的時候,能夠受持讀誦這部經的道理,所得功德,相對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,供佛的功德不及其百分之一,百千萬億分之一,乃至所有算數譬喻,亦有所不及!須菩提,若有善良的人(男子或女人),在佛入滅之後,正法衰落的時候,會受持讀誦此經的道理,所得的功德,我若果全部說出來,凡夫只是稍為聽聞這些功德,心即狂亂,狐疑不信。須菩提,當知這部經的義理不可思議,所帶來的果報亦同樣不可思議。」
 
 

回到頁頂

究竟無我分第十七

爾時,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善男子,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
菩提心,云何應住,云何降伏其心?」佛告須菩提:「善男子,善女
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當生如是心,我當滅度一切眾生,
滅度一切眾生已,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。何以故?須菩提,若菩薩
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即非菩薩,所以者何?須菩提,實
無有法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。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於然
燈佛所,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如我解佛
所說義,佛於然燈佛所,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佛言:「
如是如是,須菩提,實無有法,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
,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,汝於
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。以實無有法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
,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,作是言,汝於來世,當得作佛,號釋迦牟尼
。何以故?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。若有人言,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
菩提,須菩提,實無有法,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須菩提,如來
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於是中無實無虛。是故如來說一切法,皆
是佛法。須菩提,所言一切法者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。須菩
提,譬如人身長大。」須菩提言:「世尊,如來說人身長大,即為非
大身,是名大身。」「須菩提,菩薩亦如是,若作是言,我當滅度無
量眾生,即不名菩薩。何以故?須菩提,實無有法,名為菩薩。是故
佛說一切法,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。須菩提,若菩薩作是言,我當
莊嚴佛土,是不名菩薩。何以故?如來說莊嚴佛土者,即非莊嚴,是
名莊嚴。須菩提,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,如來說名真是菩薩。」

 

這時,須菩提向佛問道:「世尊,若果有善良的人(男子或女人),已經發起了無上解脫的菩提心,請問如何安住才合適?請問如何攝伏對菩提心的執著?」佛告須菩提:「善良的人呀!既然已經發起了無上解脫的菩提心,便應當有這樣的想法---我當幫助一切眾生熄滅煩惱,當一切眾生的煩惱已經熄惱之後,又了解到自己實際上沒有令任何眾生出離煩惱。為什麼應當有如此想法呢?須菩提,若果菩薩執著度眾生的功德,便不是圓滿的菩薩行。什麼是圓滿的菩薩行呢?須菩提,行者自知,實際上沒有無上解脫的菩提心。

佛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如來於燃燈佛的佛土,有得到無上解脫的菩提心嗎?」須菩提答:「沒有!世尊。以我了解佛剛才所說的義理,佛在燃燈佛的佛土,沒有得到無上解脫的佛法。」佛說:「正是如此!須菩提,事實上,如來沒有得到無上解脫的佛法。須菩提,若如來不能捨棄無上解脫佛法的名號和功德,燃燈佛便不會給我授記,確認我在來世,終會覺悟成佛,號釋迦牟尼。以完全捨棄無上解脫的所有功德,燃燈佛才會給我授記,如此說:「你在來世,可以覺悟成佛,號釋迦牟尼。」你知道如來的號稱是什麼意思嗎?如來者,即是萬物都是圓滿的意思。若果有人說,如來證得無上解脫之道,便是不明所以。須菩提,事實上,根本無需證得無上解脫之道。須菩提,如來所講的無上解脫之道,並無特定範圍,亦絕不虛假。所以如來說,一切世間法都是無上解脫之佛法。須菩提,這要暸解到一切世間法的利益都不是真實的呀!一切世間法終會緣盡而滅的。

佛繼續說:「須菩提,譬如人的身體可以長得很高大的。」須菩提答:「世尊,如來也說過人身會緣盡而亡,高大身魁不是真實永恆的東西。」佛再說:「須菩提,菩薩亦是如此。若果菩薩這樣說:「我當令無量的眾生解除煩惱」,這個人便不是真正的菩薩。為什麼不是真正的菩薩?須菩提,真正的菩薩是會捨得菩薩的名號和功德。所以佛說一切世間法都可以趣向解脫,只要暸解到一切世間法的利益都不是真實的,最終都會緣盡而滅的便成了。須菩提,若果菩薩這樣說:「我當莊嚴佛土」,這亦不是真正的菩薩。為什麼不是真正的菩薩?如來講莊嚴佛土的意思,並非世間法上的莊嚴,而是要暸解到一切世間法的利益都不是真實的,最終都會緣盡而滅的才成。須菩提,若果有人通達這些道理(無我法),如來才說這是真正的菩薩呀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一體同觀分第十八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有肉眼不?」「如是,世尊,如來有肉眼
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有天眼不?」「如是,世尊,如來有
天眼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有慧眼不?」「如是,世尊,如
來有慧眼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有法眼不?」「如是,世尊
,如來有法眼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有佛眼不?」「如是,
世尊,如來有佛眼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恆河中所有沙,佛說
是沙不?。」「如是,世尊,如來說是沙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
如一恆河中所有沙,有如是沙等恆河,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,如
是寧為多不?」「甚多,世尊。」佛告須菩提:「爾所國土中,所有
眾生,若干種心,如來悉知。何以故?如來說諸心,皆是非心,是名
為心,所以者何,須菩提,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在心不可得。」




佛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如來有沒有肉眼?」須菩提答:「是呀!世尊,如來有肉眼。」佛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如來有沒有天眼?」須菩提答:「是呀!世尊,如來有天眼。」佛再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如來有沒有慧眼?」須菩提答:「是呀!世尊,如來有慧眼。」佛繼續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如來有沒有法眼?」須菩提答:「是呀!世尊,如來有法眼。」佛繼續追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如來有沒有佛眼?」須菩提答:「是呀!世尊,如來有佛眼。」

佛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如恆河中所有沙,佛說是沙的嗎?」須菩提答:「是的,世尊,如來說是沙。」佛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數一數恆河中所有沙,假如有恆河沙數的恆河,若果佛世界數目好像恆河沙數的恆河中的沙那樣,佛世界算是多嗎?」須菩提答:「非常多呀!世尊。」佛告訴須菩提:「所有這些佛國土中,所有眾生種種想法,如來都清楚知道其共通點。什麼是眾生種種想法的共通點?如來說,眾生種種想法,全部都緣起於十八界,是會緣盡而滅的,不是永恆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須菩提,心中的想法過去了,隨它去吧;現在的想法一閃即,隨它去吧;關於未來的想法頻頻變幻,隨它去吧。」
 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(和第八分比較)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,以用布施,是人
以是因緣,得福多不?」「如是,世尊,此人以是因緣,得福甚多。
」「須菩提,若福德有實,如來不說得福德多,以福德無故,如來說
得福德多。」
 

 

佛問:「須菩提,你意下如何?若果有人以七種寶物裝滿了三千大千世界,那麼多的寶物,全用來佈施,這人以此因緣,所得的福德,算得上多嗎?」須菩提答:「是的,世尊,此人以此因緣,得福甚多。」佛說:「須菩提,若以為福德利益是真實的,永無窮盡,如來不以為然;相反,明白福德最終都會緣盡而滅,如來說這樣才能珍惜一切福德利益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(和第十三分比較)

 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?」「不也,世尊,如來
不應以具足色身見。何以故?如來說具足色身,即非具足色身,是名
具足色身。」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?」「不
也,世尊,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。何以故?如來說諸相具足,即非
具足,是名諸相具足。」

 
佛問:「須菩提,你認為怎樣?可以完美尊貴的身體來了解佛嗎?」須菩提答:「不可以的,世尊。不可以完美尊貴的身體來了解佛。為什麼不可以呢?因為如來說過,所謂完美尊貴的身體,不能持久,其實並不完美,只是掛個虛名,以為身體是完美尊貴而已。」佛繼續問:「須菩提,你認為怎樣?可以各種完美尊貴的瑞相來了解如來嗎?」須菩提答:「不可以的。世尊。我們是不應透過各種完美尊貴的瑞相來了解如來的。何以見得?如來所說各種完美尊貴的瑞相,全不能持久,只是掛個虛名罷了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
 

「須菩提,汝勿謂如來作是念,我當有所說法,莫作是念。何以故?
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,即為謗佛,不能解我所說故。須菩提,說法者
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。」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頗有眾
生,於未來世,聞說是法,生信心不?」佛言:「須菩提,彼非眾生
,非不眾生。何以故?須菩提,眾生眾生者,如來說非眾生,是名眾生。」

 

佛說:「須菩提,你不要誤解如來會以為:『我應當有所說法。』你不要誤會啊。為什麼說這是誤會呢?若果有人說,『如來有所說法』,那便是毀謗佛,不能了解我說的道理。須菩提,說法者,根本無法可說,只是掛個名而已。」

這時,以空慧聞名的須菩提問佛:「世尊,有沒有眾生,於未來之世,聽聞這些道理,就會生起信心呢?」佛說:「須菩提,他們已覺悟,超脫眾生煩惱,又不離眾生相。這是什麼道理?須菩提,云云眾生相,如來說,若心無罫礙,無妨名為眾生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
 

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為無所得耶?」
佛言:「如是如是,須菩提,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乃至無有少
法可得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
 

須菩提問佛:「世尊,佛得無上正等正覺(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),是否一點利益也沒有得到呢?」佛說:「是呀!是呀!須菩提,我於無上正等正覺(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),是一丁兒的利益也沒有得到的,所以名為無上正等正覺。」
 
 

回到頁頂

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

 

「復次,須菩提,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須菩提,所言善法者,如來說即非善法,是名善法。」

 

佛說:「進一步來說,須菩提,佛證一切法平等,不分高下,所以名為無上正等正覺。不以個人,一小撮人,甚至所有人的利益為藉口,不求留芳百世,亦不求一剎光輝,來修行一切善法,定會得到無上正等正覺。須菩提,凡夫口頭上所謂的善法,如來說其實不是善法,只是一個虛名而已。」
 
 

回到頁頂

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
 

「須菩提,若三千大千世界中,所有諸須彌山王,如是等七寶聚,有
人持用布施;若人以此般若波羅密經,乃至四句偈等,受持讀誦,為
他人說,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,百千萬億分,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。」

 

佛說:「須菩提,若果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須彌山的總體積,七寶會聚,有人以此布施;不及以此般若波羅密經,甚至只是其中四句偈語,接受、奉持、讀誦,為其他人解說;七寶佈施的福德,不及其百分之一,百千萬億分之一,乃至任何算數譬喻也不能說得清楚。
 
 

回到頁頂

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
 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?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,我當度眾生,須菩提,
莫作是念。何以故?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,若有眾生如來度者,如來
即有我人眾生壽者。須菩提,如來說有我者,則非有我,而凡夫之人
,以為有我。須菩提,凡夫者,如來說即非凡夫,是名凡夫。」



佛問:「須菩提,你認為怎樣?你們不要以為如來會想著:『我當度化眾生。』,須菩提,不要這樣想。為什麼?事實上,沒有眾生由如來度化。若果有眾生要由如來度化,如來便是把我、人、眾生對立起來,又會介意何時才能成功等等的問題。須菩提,如來說『我』時,當中沒有人、我、眾生相對立的煩惱,只是凡夫之人自己誤以為有『我』而已。 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(和第十三分比較)

 

「須菩提,於意云何,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?」須菩提言:「如是
如是,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」佛言:「須菩提,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
者,轉輪聖王即是如來。」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如我解佛所說義
,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。」爾時世尊而說偈言:
 

  『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』

 
佛問:「須菩提,你認為怎樣?可以三十二種尊貴福相來觀察和了解如來的性質嗎?」須菩提答:「可以的,世尊。可以三十二種尊貴福相來觀察如來的舉止。佛說:「須菩提,若果以三十二相觀察如來,轉輪聖王即是如來。」須菩提隨即醒悟,向佛說:「世尊,如今以我了解佛所說的道理,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察和了解如來的性質。」這時,世尊說了一首偈:
 

『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』
 
 

回到頁頂

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
 

「須菩提,汝若作是念,如來不以具足相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
。須菩提,莫作是念,如來不以具足相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須菩提,汝若作是念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說諸法斷滅,莫
作是念。何以故?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於法不說斷滅相。



佛說:「須菩提,你是否這樣想:『如來不以完美尊貴的身體來證道。』?須菩提,你不要這樣想呀。須菩提,你如果這樣想,便會誤會發菩提心的人,就是要斷滅一切。不要誤會呀。何解呢?因為發菩提心的人,根本上便不是以修行來斷滅一切的。」
 
 

回到頁頂 

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
 

「須菩提,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,持用布施,若復有人,知
一切法無我,得成於忍,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。何以故?須菩
提,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。」須菩提白佛言:「世尊,云何菩薩不受
福德?」「須菩提,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,是故說不受福德。」

 
佛說:「須菩提,若果菩薩以充滿恆河沙數世界那麼多的七種寶物,用來布施;相較另一個人(菩薩),知道一切法無我,成就安忍,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。為什麼呢?須菩提,因為各位菩薩是不會接受福德果報的。」須菩提問佛:「世尊,為什麼菩薩不接受福德果報?」佛說:「須菩提,菩薩對福德果報,不應貪著,所以才說不接受福德果報。」
 
 

回到頁頂

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

 
「須菩提,若有人言,如來若來若去,若坐若臥,是人不解我所說義
。何以故?如來者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故名如來。」




佛說:「須菩提,若果有人說,如來怎樣來到這個世界,怎樣離開,又說如來是有如何坐姿,如何臥姿等等。這人不了解我所說的道理。為什會不了解呢?因為『如來』本來便是有『不從哪處來,亦不往何方去』的意思。」

 

 


回到頁頂

一合理相分第三十

 

「須菩提,若善男子,善女人,以三千大千世界,碎為微塵,於意云
何,是微塵眾,寧為多不?」須菩提言:「甚多,世尊。何以故?若
是微塵眾實有者,即非微塵眾,是名微塵眾。世尊,如來所說三千大
千世界,即非世界,是名世界。何以故?若世界實有者,即是一合相
,如來說一合相,即非一合相,是名一合相。」「須菩提,一合相者
,即是不可說,但凡夫之人,貪著其事。」

 

佛說:「須菩提,譬如有善良的人(男人和女人),把三千大千世界,碎為微小的組件,你認為如何?這些微小組件的數目,算得上很多嗎?」須菩提說:「很多呀!世尊。不過,就算是這些微小組件,也不是實在的,只是一個組件的虛名。世尊,如來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,實則也不是世界,只是一個虛名世界。這是什麼道理?我們看見的世界好像真實存在,其實是一個綜合體,如來說任何綜合體,實則不是一個單一的個體,只是我們付予那個綜合體一個虛名罷了。」佛說:「須菩提,任何綜合體的虛名,也不好常常掛在唇邊,但凡夫之人卻反而貪著其事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

 

「須菩提,若人言: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,須菩提,於意云何
?是人解我所說義不?」「不也,世尊。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。何以
故?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,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,是
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。」「須菩提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
,於一切法,應如是知、如是見、如是信解,不生法相。須菩提,所
言法相者,如來說即非法相,是名法相。」




佛說:「須菩提,若果有人說:『佛常說人我對立,云云眾生相,又計較何時何日得到利益。』須菩提,你認為怎樣?這些人了解我講的道理嗎?」須菩提答:「不!世尊。這些人不了解如來所講的道理。因為世尊說人,說我,說種種眾生相,又說出得到種種福德利益的時間表,其實要眾生解除對這些東西的種種依戀貪著,這一切皆可視為一個虛名。」佛說:「須菩提,發菩提心的人,於一切事物,應當這樣認知、這樣觀察、這樣相信和了解,不會生起種種依戀貪著。須菩提,這種種依戀貪著,如來也說是假,也是一個虛名罷了。」
 
 
 

回到頁頂

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

 

「須菩提,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,持用布施,若有善男子
,善女人,發菩提心者,持於此經,乃至四句偈等,受持讀誦,為人
演說,其福勝彼。云何為人演說?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。何以故?

 

  『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』

 

佛說是經已,長老須菩提,及諸比丘,比丘尼,優婆塞,優婆夷,一
切世間天人阿修羅,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




佛說:「須菩提,若果有人以充滿無限量世界的七種寶物,用來布施;相較有善男子或者善女人,發起菩提心,接受奉持此經的道理,乃至只是四句偈,接受、奉持、讀誦、為人演說,其所得之福德勝過那個佈施七寶的人。我們應如何為人演說此經的道理呢?內心不取種種貪著,好像如來一樣,寂然不動。怎樣才會做到呢?因為明白到:

 
『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』
 

佛說金剛般若經完畢,長老須菩提,及諸比丘,比丘尼,優婆塞,優婆夷,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,聽聞佛所有解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
 
 
 

回到頁頂
 
 











優婆塞 衍志 合什恭敬供養三寶大眾
迴向先父成道 家人安康如意
怨親債主各得其所 共成佛道
 
 

通俗意譯版本 歡迎大眾流通 版權免費

 唯請與聖一老和尚法寶研究學會聯絡
email: shengyimaster@yahoo.com
謝謝!












 

本網站由2006年5月7日起於萬維網上供養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